这是我18年的时候写的一封信,团队有人离职的时候,会发给TA(没错,是通用模板 )。很久没拿出来看了,只记得当时写的时候写到了凌晨3点多,写的绞尽脑汁、掏心掏肺的,现在回过头来看还觉得很感动,也很被激励。
这篇文章是还在职场初期的我(现在也是)写给同样刚工作不久的伙伴们的,当时我认为努力是提升自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。那会儿,我还不懂“机会”对人的影响,也不懂一个人能做成事情由许多因素影响,价值观比较局限,就单纯地觉得要干好手里的活。但想想在职场初期这可能是适合大部分人的思路,就把它分享给了大家。
假设这个离职的同学叫“叶子”,这是写给他的离职告别信。
叶子:世界很大,时间很长,你从这里毕业了。很感谢你在这里做出的努力和付出。分开的时候,有几句话送给你:
一、我对工作的理解
“工作是给自己做的”这是我毕业之后、第一份工作的老板,教给我的话,我始终铭记在心。
毕业第一年我每月4000块钱,那时候觉得“给多少钱我干多少活”再理所当然不过了,给那么点钱还想要这要那的,凭什么?就不干。
这几年过来,身边来来往往看过去,觉得“为工作多付出的人最后赚的肯定是自己”是对的。公司得到的是你的工作结果,你得到的是工作结果给你带来的背书、方法总结和能力提升。换个角度想,你在给公司创造价值,公司也是你的训练场。
——你所有的工作都是给现在的老板用,给以后的老板看的。
至于钱,工资不是老板定的,是你做出的价值定的。你有足够的本事,就有和市场的议价权。
长远来看,把工作做到足够好的人,在钱上是绝不会吃亏的。(可能存在你3分的能力得到了2.5的待遇,别人2.8分的能力得到了4分的待遇。这没办法,就像你没办法解决同样的苹果X有人买的比你便宜一样;但是不可能存在你7分的能力2.5分的待遇,就像正常价1万的苹果X再便宜也不会卖2000块钱,6000块钱到头了。市场议价有范围,这是不由我们自己决定的,但宏观上来看“价格=价值”)
第一句话:工作是给自己做的。
二、职场里的人
从大学实习开始,一直到现在,看到职场里有各种各样的人。有工作7、8年还在最底层、只拿4、5000的工资的,也有工作一年就担任重要职位的。我许多次想“这是为什么?”我很害怕自己也成为做了7、8年、还只能拿4000块钱的工资的人。
现在,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:他们的核心差异在于工作能力的提升。
工作能力一直没有提升的,就始终待在最底层;自身能力比较强、并且工作之后能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的,就能获得升迁,也能得到更好的待遇。
那怎样提升工作能力?我的答案是 “做真正重要的事”
像是爬悬崖:你一会擦擦石头、一会在边上给谁递个水、感叹一下谁爬的好、谁从上面摔死了、时间长了别人还老来找你问个路,你也忙够呛;
但那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练臂力、练忍耐力,以及一次一次往上爬。
所以,忙不忙不重要,是不是加班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本事——因为工作是生产关系,一切形式、喜好都在工作结果之下。
忙碌说明不了什么,加班也不能,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工作时间,只在于“真正重要的事”。比如说,我们这份工作里日常的对接通常没什么技术含量,但是对创意的思考、真的写出一句好文案、总结计划的一个规律,这是有难度的(而这些事情往往没有人催促你去做)。这是能够提升自己、让自己和别人拉开差距的事。
我们不比努力,不比加班,不比工作时长。那都不重要。
第二句话:做真正重要的事。
三、关于能学到的东西
大家谈一份工作常挂在嘴上的话是“能学到东西”。但这话其实很难界定,因为这跟自己关系很大。
工作一方面是使用自己,一方面是培养自己。一般公司只会要求使用你。公司不关注你的成长过程,但为你的工作结果买单——你能解决问题,就可以升职加薪。这是我做优化师之后学到的道理,你能做出业绩,就可以拿到钱。
培养自己一个最好的方法是总结学习——重要的不是干完了这个事,是你做完之后有没有总结出什么经验方法。
我觉得各行各业里,能把事做好的人,都是那些擅长总结学习的人——当厨师的总结起来是新东方烹饪学校,做火锅的方法提炼出来是海底捞连锁店,做奶茶的量化生产就能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。
一个厨师不总结量化,能做的就只有他手能顾得过来的一家店。量化总结,就能让10家、100家店都是他的味道。
因为火锅底料的量化,所以只需3分钟、就能吃上正宗海底捞
而且学习、长本事这个事不能寄希望于领导,你还是要靠自己。因为你没办法要求领导什么。
第三句话:愿意培养你的领导不常有,你要培养自己。
四、关于职业选择
关于职业选择,我觉得有一个大前提:明确什么是你绝对受不了的,然后在排除之后的范围里找。
举例:大家都说做销售锻炼人,但是你真的不愿意和人打交道,那无论销售多赚钱,你都放弃;
大家都说不做本专业浪费了,但你实在不喜欢会计,那你就果断换;
有句话说:人没有办法违背自己的本性做事,那样太过痛苦和扭曲。
在这个前提之外,对工作的选择还有哪些考虑因素呢?
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说:“值得纳入评价体系的公司指标包括:公司成长性、能担任重要岗位的时间周期、薪酬、认识牛人的机会和频率、是否可以获得特别敬仰的师父、行业先进性、与我特长优势的匹配度、招收同龄同届人员的规模、公司整体的审美水平。”
她对薪酬问题也有非常好的建议:
“对薪酬问题,用坦率的态度直接谈,有弹性,但也要有底线。弹性让我不错过长期来看的好机会,底线让我避免掉进坑里。如果在薪酬上做了较大让步,开口提出建设性的办法,比如,达到什么标准公司应该加薪。”
(原文链接:https://pic1cdn.luojilab.com/html/poster/picBAnrg96k5EHN0N4lGJ0A.html)
简单来说,找工作的时候要把“平台、岗位、直属领导、钱”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考量。钱是很重要,但也不是唯一重要的,甚至可能不是最关键的——有一个你认可、并且愿意带你的直属领导其实是可遇不可求的,因为从工作中学到的“本钱”、可能并不比“钱”价值更小。除此之外,工作的心情也是一个影响因素。
还有一个提示:不要陷入“随意去一家公司(通常很小),不合适再离职”的反复循环中,我见过一些这样的人,后来发展都很受局限。不要频繁换工作,入职、离职都是很慎重的决定,切忌随意。
第四句话:工作是“钱+本钱+心情” ,不能只看钱。
五、总结
总结下来,有4句话想说:
- 工作是给自己做的;
- 做真正重要的事;
- 愿意培养你的领导不常有,你要培养自己;
- 工作是“钱+本钱+心情” ,不能只看钱。
工作是生产关系,通过规模化的方式来产生价值,服务别人的同时也服务自己。这几年下来,我唯一没有后悔过的就是自己一直还算努力。
叶子,在新的工作里好好加油,有问题可以再找我。
祝福你!
附:
那个经典的问题,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?”可以怎么回答?
大家经常讨论说“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哎”,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,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说“绝对不问五险一金和年假制度(这种有的是机会私下问HR)。我会问几个好问题,比如:
- 我会和谁一起工作?
- 如果我遇到问题,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指导?
- 公司鼓励什么样的沟通方式?
- 公司希望我在三个月左右能达到什么水平?
- 在我以前,公司里最优秀的新人是什么样的?”
我还有几个补充的问题:
-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跟您聊,对于我今天的表现或者我个人您能给我一些反馈吗?
- 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更可能把这份工作做好?
- 您觉得在这个岗位上,哪些能力是至关重要的?
如果对面是优化人员的话,你还可以问这个问题——我曾经被问到过,印象非常深刻,觉得很在点上:
- 您做过的最难的项目是哪个?您是怎么做的?
还有一个我个人想问的,我从上班第一天就被这个问题困扰“领导没下班我能下班吗?”,一直想走但不太有底气,现在面试的话我挺想先问问的哈哈哈哈……
“我不习惯熬夜、习惯早起,到了下班时间,大家都没走(包括领导),我完成了自己的工作、也没有需要配合团队做的事情了,想下班回家,您会介意吗?”
推荐阅读
宁阿姨对话望京T姐:媒体自动化的趋势势不可挡,信息流优化师有一天会被机器取代吗?
信息流优化师是干什么的?信息流优化师是一份怎样的工作?一起来聊聊
信息流优化师组长请查收:新手领导如何管理优化团队-新手领导上路指南
作者介绍:
宁阿姨,16年开始做信息流投放,主做头条,操作过日耗1千~100万的账户,负责团队投放金额过亿。
就是一个经常被客户和销售怼的小优化,很多账户都做不起来……被怼到怀疑人生、所以想发奋学习,顺道写了点分享……欢迎扫码围观